共同富裕·嘉卫实践丨海宁“三驾马车齐驱”提升社区卫生服务 群众共享健康红利
发布日期:2022-09-14 浏览次数:今年以来,海宁市聚焦群众对卫生健康服务新需求,实施“星级智慧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提升”专项行动,通过推动“改硬件、提软件、创特色”三驾马车,加快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档加速,使群众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表率中共享更多健康红利。截至目前,累计完成4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完成100家三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评审,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质、便捷的健康服务。
一是抓硬件改造,实现基础设施“无级变速”。投资1863万元对全市4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改造提升,覆盖10个镇(街道),项目列入市委书记“一把手挂帅”和“政府民生实事”。先后制定《海宁市星级智慧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提升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星级智慧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提升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任务标准。市财政对改造项目按照基本建设实际投资额给予适当补助,改造建设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由市财政按照基本建设实际投资额给予专项补助,最高可达50万元。
二是强软件提升,实现能力拓展“硬核发动”。将社区卫生服务站信息化提升纳入“海宁市全民健康相关应用建设项目”,建立统一5G专网,增配智慧医疗终端设备,提升基层智慧医疗水平。启动三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全覆盖建设,明确各星级在房屋设施、人员配备、医疗服务智慧化等方面等级要求,现已完成三星级评审100家。依托医共体平台,上级专家通过建立工作室、师带徒、门诊查房等多种模式,累计培养带教330余人;完善定向培养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招定向培养生332人,其中248人已到岗,实现社区医生高质量扩容。
三是重特色创建,实现差异发展“涡轮增压”。三大医共体充分发挥学科、中医等各自优势,以“一站一品一特色”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家门口解决。截至目前,全市已申报特色站点58家,逐渐形成一批中医非药物治疗、儿科、内科、中医骨伤等特色站点。全市组建199支“三师”团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黄湾镇试点开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签约,签约服务团队增配一名心理咨询师。探索将“e护康”居家医护数字化应用项目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更多老年人不出家门满足医护需求,相关信息得到中新社、人民网、浙江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
信息来源: 市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