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媒传染病(共2种)——登革热
发布日期:2019-11-05 浏览次数:
一、蚊子可传播哪些传染病?
蚊子可传播疟疾、乙脑、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等多种疾病。
二、如何使用驱蚊剂?
将驱蚊剂喷/涂抹在头部、四肢等裸露皮肤处,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要避免药物进入口眼鼻。室外环境可间隔2-4个小时涂抹一次驱蚊剂。使用驱蚊剂前要认真阅读说明书,一般具有我国农药登记证的正规驱蚊剂商品可以用于婴幼儿,但不建议用于2个月以内的婴儿。
三、蚊虫叮咬后如何处理?
一般蚊虫叮咬后的处理主要目的是止痒,可外涂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等止痒、抗炎。如果叮咬部位发生肿胀、感染,或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四、居民家庭如何防制蚊虫?
家庭灭蚊可采用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理,在清除积水、安装纱门纱窗蚊帐、电蚊拍灭蚊的同时,也可配合使用蚊香、杀虫气雾剂驱蚊灭蚊,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使用灭蚊幼剂进行处理。
加装纱门纱窗:房间安装纱门、纱窗以阻止蚊虫进入室内,在高发期可用喷洒的杀虫剂涂抹纱窗,效果更好。夜间睡眠使用蚊帐减少人蚊接触。
清除孳生地:居民家庭花瓶和水养植物至少每星期彻底换水一次,要彻底清理花盆底碟(托盘儿)、废旧轮胎等容器中的积水,给容器加盖盖子。每周检查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或者更换具有防渗等功能的安全地漏,保持地漏处无积水,并时常喷洒杀虫剂,不给蚊子生存空间,垃圾桶应加盖。
合理使用各类杀虫剂:在使用蚊香灭蚊时注意将蚊香放在通风处上风向。使用杀虫气雾剂时尽量不要朝衣物、床单、家具、皮肤上直接喷洒,喷洒之前要收藏好食品和餐具,喷洒完毕后最好关闭门窗0.5~1小时,然后再开窗通风。杀虫气雾剂喷洒过量对人体会有一定毒性,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婴幼儿接触,如果不慎将药液喷到皮肤上,要及时清洗。
五、社区如何防制蚊虫?
孳生地处理是防制蚊虫的重要措施,社区群众应广泛参与,共同清除蚊虫孳生地。在全面治理孳生地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各类生物及化学杀虫剂。
清除孳生地:清除各种废旧杂物,将房前屋后所有可能积水的瓶子、水桶、水盆、罐子、轮胎等容器进行彻底清理,将空容器倒扣存放防止积水。盆景、喷水池、养鱼池等各种社区室外景观水体要全面清理垃圾漂浮物,并定期换水。要定期疏通社区内的沟渠、沙井,排水沟保持不积水,水井要密封,下水井盖可使用防蚊贴,定期检查地下室,及时排除积水,防止蚊虫孳生。要定期疏通居民楼天台等处排水孔及管道,雨后应及时清疏,避免积水。
生物防制:喷泉、水池等不能排放的大型水体可采用生物灭蚊方式,饲养柳条鱼、金鱼、鲤鱼、鲤鲫鱼、中华斗鱼、非洲鲫鱼等能够吞食蚊幼虫的鱼种,达到灭蚊目的。也可以使用苏云金杆菌或球形芽孢杆菌等生物灭蚊幼剂。
化学防制: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对重点部位进行滞留喷洒杀灭成蚊。对无法清除的积水或水体,不能密封的水井、下水道、喷水池等室外景观水体,投放灭蚊幼剂杀灭蚊幼虫。对成蚊密度较高的场所,可在成蚊活动高峰时间用超低容量喷雾或热烟雾作空间喷雾处理,快速杀灭成蚊。
六、外出旅行如何避免蚊虫叮咬?
外出旅行特别是有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流行的地区旅行,应注意避免蚊虫叮咬而感染疾病。要穿浅颜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有条件可穿戴应用菊酯类杀虫剂处理过(如浸泡)的长袖衣裳、长裤和袜子,可更有效保护;选择卫生条件好、有空调的宾馆住宿。
信息来源: 市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