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风舞银花鹖不鸣,落地盈尺大雪凝
发布日期:2022-12-14 浏览次数: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和小雪节气一样,大雪也是反映降水与气温的节气,并且也是一个气候概念。相对于小雪而言,此时的气温更低,降雪可能性更大,降雪的范围也更广,此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云:“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雪时节,阴气达到一年中的极盛时期。然“极”者“尽”也,阴盛之时,亦是阳起之时。大雪之时,阳气初萌,已然在为“冬至一阳生”做准备。
在“瑞雪兆丰、万物冬藏”的大雪时节,“静顺阳生进冬补”,是其的重要的养生原则。
起居养生
静养以顺阳气生
从大雪起,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了,北风怒号,白雪飘飘,“寒”是冬季的主气,“去寒就温,静顺阳生”是此时的原则之一。《遵生八笺》中对此概况的非常到位:“仲冬之月,寒气方胜,勿伤冰冻,勿以炎火炙腹背,勿发蛰藏,顺天之道…君子当静养以顺阳生。”
首先是“勿伤冰冻”。要注意防寒保暖,做到“去寒就温”,不能被寒气损伤“阳气”,也不能被冰箱里的“冰物”损伤阳气,故而不宜食用生冷之物。
其次是“勿以炎火炙腹背”。要注意的是,“去寒就温”当在“无泄皮肤”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当在温暖的空调房时,不能把温度调得太高,不建议天天洗澡,如在泡澡或泡温泉时,水温不可过高,更不宜进行汗蒸。久在温暖的环境内,会使毛孔处于开泄状态,使精气从皮肤泄出,这样违反了冬天的养藏之道,会使阳气受到损耗。
最后是“勿发蛰藏,顺天之道”。冬季阴盛阳衰,应早睡晚起,无乎扰阳,静养以顺阳生。
饮食养生
减咸增苦进冬补
大雪时节,阴盛阳微,肾旺而心肺衰微。此如孙思邈在《修养法》所说:“是月肾脏正旺,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绝咸,补理肺胃,闭关静摄,以迎初阳,使其长养,以全吾生。”冬天是肾脏的主令之季,而此时阳气才刚初萌,心肺位居上焦,其性属阳,在阳气初萌之际,心肺衰微。从五味与五脏的对应上看,苦味入心,咸味入肾,因而,此时节,当多吃苦味的东西,尽量少食咸味之物,并要调理好肺胃。少食寒凉之物,如生冷、干硬、黏腻之物,少喝苦寒的凉茶、绿茶,不要吃虾、螺蛳、螃蟹等海产品及动物内脏。
在调理好肺脾胃后,可以顺应时节进行冬补。民间有着“冬令进补,来年打虎”的俗语。在进补方式上,可以选择食补或药补,或两者同时进行。进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人体的正气,也就是“阳气”。此时进补当以温肾助阳养阴为主。可选择牛羊肉、鸡肉、冬笋、桂圆、核桃、花生、大枣、黑芝麻、萝卜、大白菜等食物及蜜桔、柚子、脐橙、荸荠等时令水果。
冬季药补的最好方式当属膏方,膏方是在专家把脉问诊的基础上,因人制宜,一人一方,采用道地药材、古法熬制而成的滋补佳品,是中医治未病理念的集中体现。对于体质调理、慢病调养、养生调适都非常适合。
运动养生
动静结合壮阳气
大雪时节,阴盛至极,初阳始生,是为阴阳互生互根。因此,在运动上,不可不动,也不可大动,应在动中求静。动能升阳,补益肺气,以增强体质。因此,在晴好的天气里,可以在白天选择散步、慢跑以及打太极、练易筋等中医特色功法,运动锻炼以动静结合为主,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
大雪节气里,雾霾较多,如遇到空气质量不佳、浓雾弥漫的天气,应尽量不要到户外运动锻炼,可改在室内进行。
情志养生
负日静摄内守神
《礼记·月令》有云:“坤复之月宜静摄为最”。大雪时节,天地闭藏,阴盛阳微,易生烦闷,要尽量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面貌,减欲望,少劳神。多走出户外,负日而坐,接受暖阳的照射,静心内守,享受负日之暄。
艾灸养生
神阙命门迎初阳
神阙,别称脐中、气舍、气合,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该穴正当脐孔,是处胎生之时,连系脐带以供胎儿之营养,故又名命蒂。名之神阙,是因胎儿赖此宫阙,输送营养,灌注全身,遂使胎体逐渐发育,变化莫测,因名神阙。因此,其可调节全身的疾病,治疗范围广泛。此外神阙在内有经脉连于命门穴,通于阳脉之海督脉,因此艾灸神阙可以补阳气,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的功效。
命门,属督脉,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具有培元固本、强健腰膝的功效。
大雪时分,阳潜阴中,阳始萌动,该二穴前后相对,分属任督,沟通阴阳。可在二穴施以艾灸,以培元固本,静顺阳生。嘉兴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及其下属的传统疗法治疗中心,在神阙处开展了脐灸、气交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等特色灸法,在命门处开展了艾条灸、艾柱灸、督脉灸等特色灸法,可在门诊开单后到治疗中心进行治疗。
来源:嘉兴中医院
信息来源: 市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