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嘉卫实践丨秀洲打造家门口的“美好善育”服务品牌
发布日期:2022-12-29 浏览次数:2022年,嘉兴市秀洲区着眼群众“托育难题”,大力推进“美好善育”普惠托育体系建设。政府提供场地5480.2平方,投资约1741万元,打造家门口、高质量、普惠性三位一体托育服务圈。
一、全域优化“家门口托育服务圈”。 一是一体化布点覆盖。按照常住人口数和婴幼儿实际人数,确定托育机构布点,允许教育、医卫、福利、商服等用地类别用于发展托育服务,并将托育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指标,未来社区、城乡融合示范区及新建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全覆盖。秀洲区第一个未来社区运河托育园12月份开始试营业,可提供普惠托位40个,报名人数已达32人。二是一揽子政策支持。政府承担普惠型托育机构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大对多元化托育模式的政策支持力度。生成土地、场所、托育补助、人才培养和落实财税优惠等全方位政策支持清单。对经过备案的,达到示范性托育机构的,新建向日葵亲子乐园、亲子小屋等情况,分别按标准予以奖励补助。三是一站式清单服务。完善生育全程服务链,加大宣传力度,围绕生育、养育服务,持续推进“出生一件事”联办服务,实施母婴安全保障行动,深入实施出生缺陷预防基本服务政府买单政策,将孕前优生、儿童健康服务、儿童关爱服务等项目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范围。 二、全链整合“高质量托育服务力”。 一是照护指导进家庭。启动婴幼儿照护服务阵地建设,在秀洲区妇保院设立区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各镇(街道)设立分中心,在油车港镇试点家庭养育照护指导进村社区,为婴幼儿家庭提供家庭养育照护指导、生长发育监测、预防接种、安全防护、心理健康辅导等。2022年共有384户家庭参加了活动。二是专业培训进机构。深化“医育结合”,设立秀洲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实训基地,与托育机构签订责任书,定期下到托育机构进行业务指导。每年开展托育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要求托育从业人员上岗必须参加培训且考核认定合格。2022年以来,共计培训托幼服务人员685人次,托育机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三是医育资源进基层。整合三优、儿保、预防接种等资源,创新“医防护”三位一体儿童健康管理模式,深化0-3岁儿童发育监测与筛查,实现儿科常见病在基层就能就近就诊。目前,油车港卫生院创建省级“医防护”三位一体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已建设完毕,等待验收,新塍镇卫生院、洪合镇卫生院已完成部分建设。
三、全速拓展“普惠性托育服务位”。
一是“家门口托班”触手可及。年初,将“美好善育”普惠托育项目建设列入区民生实事,通过挖掘农村村级阵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及企事业单位等资源,全区新增普惠性托育机构9家,新增托位数320个。到年底9家普惠托育机构全部投入试运营,可提供普惠托位600个 ,实现社区普惠托育服务各镇(街道)全覆盖,主城区社区托育覆盖率达到64.3% 。二是“亲民化价格”家庭可受。创新探索“政企共建”“公建民营”“国企办托”等多种模式,政府作为普惠托育建设主体,提供场地并投资建设,为群众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方便又可及的普惠性规范化托育服务,实现公办普惠托育城区收费每孩每月不高于2000元、农村普惠托育收费每孩每月不高于1500元,全区保育费低于2000元/月托位数占比达到75.7%,保育费低于1500元/月托位数占比达到67.2% 。三是“智慧式监管”质量可控。积极推进“智慧托育”建设,将托育机构监控系统接入智慧卫监平台,实现机构端和监管端可实时对托育机构入托情况、运行情况进行查看、监管,实现托育服务的全流程、动态化、精细化管理。
信息来源: 市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