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远去,夏始至,一袭薰风迎暑来
发布日期:2022-05-13 浏览次数:春远去,夏始至,一袭薰风迎暑来
立夏,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时至立夏,万物繁茂。
“立”者,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之意。立夏标志着春天的远离,夏日的开始,也称为“春尽日”。
今天,嘉兴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管志敏副主任与大家聊一聊“立夏养生”。
一、起居养生:夜卧早起
夏日昼长夜短,故人也可以晚睡早起。但多晚是晚,多早算早?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将时针回拨至《内经》时代。那时候,判断早和晚的主要参照物是太阳。以嘉兴为例,早晨五点多天始亮,晚上将近七点天渐黑。故夏日的早当在早晨五点多,也就是说这个时间段就该起床了;晚上七点前后天黑,收工回家后吃个晚饭,洗漱一下将近九点,故这个“夜卧”时间大概在晚上九点左右。
另外,从经络角度看,晚上九点是三焦经、胆经循行当令之时,套用现在时髦的话语来说,这两条经络的主要作用为“排毒解毒”,在这个时间段入睡,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当然,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器的使用,白昼被人为的延长,九点入睡的人少之又少,但不论怎样,晚睡不应晚于十一点。
二、助阳养生:无厌于日
厌(厭)是满足的意思。夏季气候炎热,阳气外散,人体顺应这种气候特点,人体毛孔张开,容易出汗,所以夏天不要怕热,不要怕阳光,该出汗的时候就要出汗。出汗是排出体内毒素的有效途径,不要错失最佳的排汗排毒时机。同时,阳气浮于表,脏腑的阳气便显得不足,这时不要贪图阴凉,少食寒凉之物,少吹空调冷气,以免造成寒气入里,出现腹泻腹痛等症。
三、情志养生:使志无怒
夏季早起可以助阳气升发,如果阳气没能很好的升发,容易被郁结住,郁则怒,烦躁不安,则会化火为害,出现口腔溃疡、湿疹、痤疮、眼睛干痒红肿等。
四、穴位养生:温通心脉
心气通于夏,从春夏之交的立夏节气开始,养生要关注心脏,以温通心脉为原则。可选择按揉或艾灸内关、膻中、关元穴。
【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
【膻中穴】任脉腧穴,为心包经的募穴,八会穴之气会,位于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具有宽胸理气、降气化痰的功效。
【关元穴】任脉腧穴,为小肠经的募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具有培肾固本、补益元气、回阳固脱的功效。
在立夏时节按揉或艾灸上述穴位,能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且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每穴按揉或艾灸5-10分钟,每天一次即可。
五、饮食养生:省苦增辛
春季的饮食原则是增甘护脾以防肝木乘脾土,减酸以不抑制肝气的疏发。到了夏季,当省苦增辛。即少食苦味,多进辛味。夏季应心,苦味食物会助心气而抑肺气,因此不建议夏季多吃,以免心火过旺。由于心火能够克肺金,而辛味归肺经,夏季可以适当多吃些辛味的食物来补益肺气。尤其是肺气虚的人更宜夏多食辛。生姜为辛味之一,尤宜夏季食用,“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就是这个道理。
信息来源: 市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