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腊月梅香压残雪,三九霜风小寒天
发布日期:2023-01-11 浏览次数:小寒,是二十四节气和冬季的倒数第二个节气。虽然冬至之后,太阳直射点已往北返,但在小寒时节,太阳直射点仍在南半球,此时北半球的热量继续处于散失的状态,热量的释放大于吸收,因此气温还在持续降低。
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寒冷是小寒的主要节气特点。小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进入了一年中称为“数九寒天”的时节。
水仙盛开花,腊梅吐芳华。在寒风凛冽中,万物心怀期待,向阳生发。小寒虽寒,望春则暖。生命的律动,历经披荆斩棘,笑然走向繁花似锦。
在“腊梅飘香、数九寒天”的小寒时节,“固密护阳防寒冻”,是其重要的养生原则。
小寒·养生
起居养生
固密护阳防寒冻
小寒时节,天气较冬至时更为寒冷。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抵御寒邪,当固密阳气。寒邪伤阳,在外责之风寒湿邪侵袭,在内责之饮食劳倦伤人。因此,平时要注意防寒保暖,衣着上随温度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尽量待在相对暖和的环境中,出门时必要时戴好防寒“三件套”:帽子、手套、围巾,袜子没过脚踝,不要穿船袜;尽量减少夜晚外出活动的频次。在寒冷的室外回到室内时,不要喝很热的水,不要马上洗热水澡,也不要一下子将空调的温度打到很高。要等体表的寒气散去一些后才可。不然,突然的高温会使体表皮肤腠理张开,还未来得及散去的寒气会随之进入体内,引发内寒。小寒时节还要注意休息,不过劳,少熬夜,做到早睡晚起,必待日光。
饮食养生
补肾防寒重温补
在数九寒天的小寒时节,饮食上仍以“补”为主。和穿着要“适寒就温”一样,进补也当坚持该原则。
食补首先要做的是要吃早餐。冬天,在早睡晚起的作息原则指导下,不少人会睡懒觉,在饮食上带来的一个“副作用”是不少人都在十点左右才吃早餐,甚至不吃。在上午七点到九点是胃经当令的时刻,此时当吃早饭,以充实水谷之海,促进气血的化生。若长期不吃早饭,胃受纳乏源,不仅不利于气血的化生,还易患胆结石。
在饮食选择上,应以温补为主,要重视“补肾防寒”。可选择热量含量比较高的羊肉、牛肉、鸡肉、猪腰、芝麻、栗子、枣、桂圆肉等,这类食物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可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同时,要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热量较高食物容易产生内热,因此需要搭配些常见的蔬菜水果,如大白菜、萝卜、冬瓜、甘蔗、柚子、梨等。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所以各种生冷、寒凉、黏硬的瓜果、冷饮就不要吃了。
运动养生
适量运动练三九
小寒是锻炼身体、提高素质的大好时机。民间一直有着“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说法。但锻炼要因人而异,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进行适量运动,要遵循“勿扰乎阳”的原则,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老年人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运动锻炼时微出汗即可,不能大汗淋漓,以免使阳气外泄。
情志养生
负暄品茗静宁心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阴沉烦闷,容易扰乱人体心神,使人萎靡不振。同时,尤其天寒,暖气空调、电热毯、炭烧火炉等或现代或传统取暖方式的运用,加之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出现“上火”,扰动阳气,使人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此时应注意心态、精神的调养。可以听音读书、负暄品茗,以使静心。
艾灸养生
关元肾俞固肾气
关元穴,在脐下3寸,属任脉,是小肠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的交会穴。关,是闭藏之意。亦为枢机开合之关。元,气之始也,指元气。本穴所处之处正当丹田,是处在人体真气、元气发生之地,呼吸之门,为全身脏腑、经络的根本,以其该处为人之根元,为下焦元阴元阳关藏出入之所。男子以藏精,女子主月事,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医经精义》云“元阴元阳交关之所”,故名关元。“关”与“元”喻以重要之意。
关元穴真阴真阳关锁于此,灸关元能将温热之气直达精宫以助元阳。古今均作为保健要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的作用。
肾俞穴,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是肾的背俞穴。本穴内应肾脏,是肾气转输、输注之所,治肾疾要穴,具有调肾气、强腰脊、聪耳目的作用。《玉龙歌》中说道:“若知肾俞二穴处,艾火频加体自康”。艾灸肾俞是补肾最有效的方法,每次灸5~15分钟,能改善肾脏功能,养护好先天之本,起到益精补肾的作用,可治肾疾导致的腰痛、腿痛。
信息来源: 市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