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龄老人和脆弱人群就医高峰来临!嘉兴这样应对→

发布日期:2023-01-05 浏览次数:

1.jpg

为更好地回应社会关切,今天下午15:00,嘉兴市召开嘉兴市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最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全程内容如下。


全市当前疫情防控形势

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胡惠林

2.jpg

我市按照“保健康、防重症”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分级分类医疗救治机制,医疗救治工作重心从发热门诊向急诊、住院和重症患者救治转变。

截至1月4日,全市发热门诊单日就诊人次已经从最高位的3.9万人次下降至1.02万人次,基层发热诊室就诊人次占比达50.2%,分级诊疗更加有序。

随之快速增长的是急诊、住院和重症患者就医需求,近一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急诊持续处于高位状态,最高峰日就诊量达10546人次,较12月初增长81.8%。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床位使用率持续攀升,截至1月5日12时,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在院新冠感染病例2943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62.5%、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比32.3%,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病的脆弱人群就医高峰已来临,重症救治压力持续加大。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结合实际,通过电话、视频、微信或线下随访等方式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用药指导等服务,在全市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个不少于20个的标准配备了2201个指夹式血氧仪,村(社区)卫生室(卫生服务站)按每个不少于2个的标准配备了1430个指夹式血氧仪

春节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将明显增多,预计我市急诊、住院需求还将持续处于高位水平。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坚持“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预防和减少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发生,确保疫情防控“迎峰转段”平稳有序,最大程度保护广大群众特别是老年人身体健康。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完善分级分类救治体系。根据全市医疗机构分布特点及医疗救治能力情况,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通过调整区域布局、优化诊疗流程,建立分区包片收治新冠感染者工作机制,实行市县分级收治、分区包片联动,有效做好新冠感染者的转运收治和衔接工作,最大限度提高医疗资源可用程度。

二是推进健康防线“关口前移”。积极打好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组合拳”,加强统筹协调,加大组织调度,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前置关口”的专业服务作用和牵头医院的后备支撑作用,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社区医疗救治平稳有序,确保双向转诊平稳有序。同时,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药并用,抓住“早、快”原则,让中药在新冠病毒感染初期尽早介入治疗,及时遏制轻症病人向重型、危重型发展。

三是加快急诊患者分流周转。扩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诊区域,用于急诊重症患者的留观、分诊,进一步健全急诊患者医院内快速疏散流转机制,做到急诊重症患者快速收治,缓解急诊堵点。近期我市各医疗机构急诊压力依然较大,在此也呼吁非紧急不拨打120、非必要不到急诊就诊,把医院急诊、医疗救治资源尽量留给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脆弱人群。

四是统筹住院医疗收治能力。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按照“集中病房、集中人员、集中设备”原则,进一步统筹资源,做好病区、病房、医护人员整合工作,建立由内科相关专业为主、其他专业医务人员参与混合编组的综合救治团队,满足普通病房住院患者救治需求,实现医务人员力量、各类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

五是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983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5500名的家庭医生联系群众作用,为前期排摸建档的78万余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及孕产妇和高危儿童主动提供“红、黄、绿”三色分类健康管理服务,特别是对排查发现的21.4万余名重点人群、13.3万余名次重点人群持续开展健康监测,确定市县两级老年新冠感染者救治指定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会诊、救治、转运工作机制,保障养老机构患者医疗救治。

这段时间,全市医疗机构满负荷运转、医护人员轻伤不下火线,努力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使命,非常辛苦,在此恳请广大市民朋友们在诊疗过程中自觉遵守医疗秩序,积极配合医护工作。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保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符合疫苗接种条件的人员特别是老年人,尽快进行疫苗接种,让我们携手,平稳渡峰,共迎佳节!


记者提问:

随着第一批感染者“阳康”返岗,各地服务业发展也将迎来复苏。近期,我市又出台了“提信心抢开局稳增长”政策18条,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助力加快服务业复苏向好。能为我们介绍下,具体有哪些实锤举措?

回答:嘉兴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春锋

3.jpg

为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努力实现2023年开门稳、开门好,努力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我市起草了《嘉兴市“提信心抢开局稳增长”政策18条》,该文件明确了今年一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目标,其中服务业增长目标为7%,同时围绕鼓励服务业企业稳增长、支持企业拓市场、帮助企业降成本等六大方面,出台了18条政策意见。

在这18条政策中,针对服务业企业的专项政策共有7条,主要涉及生产性服务业稳增长和生活性服务业恢复发展。其中,对科技、信息、商务、物流等八大服务业主要行业按一季度营收增速,给予各行业前10名每家企业10万元的奖励,对于一季度新上规的服务业企业,每家奖励10万元。另外,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的用能补贴。

2020年以来,全市生活性服务业遭受了较大冲击,因此我们在18条政策里,特地为旅游业、住宿餐饮业、书店影院安排了专项条款。比如,对于一季度门票收入在60万元以上,且同比增长10%以上的5A、4A级旅游景区,一次性给予15万元奖励;对于一季度门票收入在30万元以上,且同比增长10%以上的3A、2A级旅游景区,一次性给予10万元奖励。同时,继续按100%的比例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对于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0%、20%以上的旅游住宿单位,分别奖励5万元、8万元和1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影院书店,按经营面积和座位数分别给予每平方米20元和每个座位25元的补助。

除此之外,在这18条政策中,还有8条普惠政策,涉及企业稳岗、研发、参展、物流、金融、网络降费等6个方面,具体条款可参见政策原文,也可咨询各行业主管部门。

总的来说,这一次新出台的18条政策,是去年市政府1号文件惠企纾困26条的延续,其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信心抢开局稳增长,也让老百姓感受到我们推动经济复苏的信心和决心。


记者提问:

养老机构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明确的重点防控领域,临近春节养老机构的人员流动增加,针对这些情况,民政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回答:嘉兴市民政局副局长吴书雷

4.jpg

养老机构是老年人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人员密集型场所,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反复作出强调部署。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各地陆续发生社会面感染,养老机构也不同程度受到感染。

为指导帮助全市养老机构机构有效应对疫情冲击,市民政局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对当前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部署。下面我简要和大家介绍三个方面内容:

一、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市政府牵头的多部门协作机制。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市级部门参加的工作专班。二是是建立市县两级民政部门的工作专班。建立“日调度”机制,明确专职联络员做好上传下达,每日调度、统计和上报疫苗接种、人员感染、物资保障和医疗救治等情况。三是建立卫生防疫部门参与的督导机制。市、县分别成立由卫生防疫部门参与的专家督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属地机构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

二、强化防范措施。一是强化封闭管理。12月4日起,所有机构实施封闭管理,24小时值班。各机构设置物品消杀区域,严格入院物资物品消毒。建立民政机构优先核酸检测机制,目前机构所有人员每天开展核酸检测。二是强化物资保障。在专班协调下,建立“民政直通经信”的物资保障机制,并在最紧缺的12月中旬调剂一批退烧药、抗原检测试剂等。要求各机构至少按一周的用量储备好防疫及生活物资,并建立应急供应渠道。三是强化疫苗接种。印发养老机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推进方案,编写《给养老机构老年人家属的一封信》,每日通报接种进度。截至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已有4727名老年人接种疫苗,另有2127人不宜接种,实际接种率超过80%。

三、强化应急处置。一是完善应急预案。市防控办专题指导市东升养护院、市社会福利院修订疫情防控预案,并作为模板下发各机构参考,确保每个机构都有一个疫情防控预案。按照就近原则,分片区确定对口接诊医疗机构,建立会诊转诊运作机制。二是科学就地隔离。对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转到机构内隔离区对症处理,或由家属接回居家对症处理。三是及时就诊转诊。对普通型病例、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高危险病例,以及重症、危重症病例,及时转运到医院治疗。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部署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机构防疫管理。采取严于社会面的防控举措,机构内部实施分区分类管理,设置隔离观察室(区)用于应急隔离,严控外来人员进入,开展健康监测等。

二是加强物资和药品储备。储备满足本机构两周满负荷运转所需物资,动态储备中药、解热、退烧、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和抗原检测试剂、N95口罩等物资。

三是畅通服务对象就医通道。严格落实“一家养老院对应一家卫生机构”联动机制,建立会诊转诊机制和就医绿色通道,确保服务对象第一时间送医、第一时间救治。

四是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继续加强机构内服务对象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

五是切实保障机构运转。加快落实社会运营养老机构补贴政策,每张床位补助1000元,并加大对一线职工关心关爱。


记者提问: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老年人多,医疗资源又相对不足,请问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针对农村地区,有没有专门考虑?另外,春节临近,务工返乡人员逐渐增多,到农村走亲访友情况也会增多,请问接下来做好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回答:嘉兴市农业农村局新闻发言人(市畜牧兽医站站长)王谭稳

5.jpg

嘉兴全市60岁以上人口约101万(101.34万人),其中农村地区就占了80.3%,也就是81.33万人,既占大头,也是疫情防控工作中必须重点关注的群体。相比较城市而言,农村不光老年人多,总体上自我防护意识也相对不强,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相对不足,是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保障的重点地区。我们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迅速部署。市委书记对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专门作出批示,上周四,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同时组建了工作专班,整合各方力量,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前天,又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工作。

二是系统谋划。按照“省抓总、市统筹、县主责、乡(镇)落实、村执行”的原则和“五级书记抓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要求,出台“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的工作方案,全面开展信息动态排摸、重点人群服务、加快疫苗接种、居家治疗管理以及宣传教育引导等重点工作,确保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有序转段、平稳渡峰。

三是服务下沉。连日来,我们聚焦“一老一小”,推进行政力量和医疗力量“双下沉”、药物保供和转运力量“两加强”。截至1月4日,人员力量方面,市县镇村共组织20351名干部,组成6400多支服务小分队,下沉到农村网格开展服务。医疗力量方面,目前每个镇(街道)都设有发热诊室或门诊,方便群众就诊。药物保供方面,镇、村两级卫生机构按服务人口的15-20%动态储备相关药品,并加强区域协同调度,确保需要用药的群众能及时得到保障。转运力量方面,落实转运车辆4237辆、转运队员4796人,确保有需要的群众能及时得到转运收治(已累计转运510人)。

春节临近,农村地区将面临返乡过年、走亲访友、过节办宴等人群高密度流动或集聚的情况,疫情防控工作一刻不能松懈。随着疫情防控工作重心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接下来,我们也将坚持关口前移,全力抓好农村地区防疫体系运转、药品供应、重症治疗、老人儿童防护等工作。

一是加强动态排摸。及时对发现的需转诊的重点人员、高风险人员和有紧急医疗需求的人员进行评估,确保患者及时诊断、及时转运、及时救治。

二是加强结对服务。密切家庭医生与群众的联系,确保必要时能及时回应健康咨询。特别是对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继续做好专人对口服务。

三是加强物资调度。前期我们已将基层需求的清热解毒镇痛类药品需求上报给省里,部分已经调配到位。我们将继续关注基层物资需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组织生产和调配。


记者提问:

老年人是新冠病毒的高危人群,也是市民普遍关注的。请问,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与普通人群感染有何不同?要如何进行日常护理,哪些情况需要及时送医?

回答:嘉兴市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市第一医院内科主任、

6.jpg

很多高龄老人的新冠感染症状非常隐秘、不典型,如老人的基础体温通常都偏低,发烧时温度也往往不高,所以要重点观察体温变化。感染后出现肺炎,却没有咳嗽,只表现为意识的改变、乏力和嗜睡,关键就是测血氧含量(监测血压、血糖、血氧),这个指标比体温更重要。

除了普通人表现的发热咳嗽呼吸道症状外,重点还要关注老人的精神状态、脾气秉性(对人不理不睬)、胃口(吃喝断崖式下降)、睡眠跟日常是否有变化(嗜睡),部分老人还有因无力跌倒的情况。

在老年人新冠感染者的日常护理中,我们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要让老年人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针对症状要针对性处理。

退热上:老年人体温超过38.0℃时需要服用解热镇痛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不能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注意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溃疡、肝肾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等。如出现胃肠道不适、便血、出血、黑蒙等症状,需及时至医院就诊。

对症治疗:(1)咽痛:多饮水为基础,保持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如果剧烈疼痛持续、影响呼吸、完全无法进食,需至医院就诊。(2)鼻塞:可使用鼻喷糖皮质激素、鼻喷减充血剂短期使用。如果1周后仍不缓解,出现流黄脓涕、颌面部及眼眶周围胀痛、牙齿胀痛等现象需就诊。(3)咳嗽咳痰:咳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一般的轻度咳嗽可以不予治疗。若痰多或痰不易咳出,可服用祛痰药。干咳可服用止咳药。条件允许可进行雾化治疗。若咳嗽严重、影响日常工作或睡眠、严重胸痛或出现胸闷憋气、合并低氧(如氧饱和度≤93%),建议医院就诊。

关于哪些情况下老年人需要及时送医,一般情况下,体温升高≥38.5℃超过3天。相比患病前,进食变差,小便量明显减少,或新出现多次大便失禁。反应/精神状态比之前明显迟钝、嗜睡、交流障碍、不认人,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以前能够完成的事情都不能完成了(如走路、聊天)。新出现了憋气、呼吸困难,不能平躺。咳嗽或喘息加重,甚至出现口唇发白发紫的情况。周围人听到老人喉咙有明显的痰鸣音,难以咳出。平时氧饱和度正常,此次起病后自测氧饱和度≤93%。如果老年人还合并了慢性肺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不宜在家过多饮水或强迫进食,出现了基础疾病症状的加重,更应及时就医。


信息来源: 嘉兴发布

分享: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