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枸杞浑身是宝,你吃对了吗
发布日期:2024-01-22 浏览次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保健知识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药食两用的中药防病治病、强身健体。
《内经》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俗话说:“冬天进补,来年打虎”,所以冬天一定要好好补一补。
中医理论认为,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而冬季就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冬天养肾不仅能增强人的御寒能力,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缓衰老。
面对冬日天气,大家只想穿得暖暖的,待在家里,哪儿也不去。之前还喜欢喝冷饮的我这几天也不得不用上了保温杯,说到保温杯,不禁就让人想到那一句——保温杯里泡枸杞。
没错,今天就来和大家讲一讲冬天吃枸杞的事儿。
枸杞,大家一定不陌生,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它也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中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也经常用枸杞煲汤、泡水,那么,冬天吃枸杞到底好不好呢?
枸杞始载于我国2000多年前的《诗经》,《神农本草经》更是将之列为上品。枸杞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性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人们日常食用和药用的枸杞多为宁夏枸杞的果实枸杞子,而宁夏枸杞是唯一载入2020年版《中国药典》品种。
现代研究表明,枸杞主要含有多糖及生物碱类成分,如甜菜碱、莨菪亭等,具有调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疲劳、抗氧化、保肝、护眼、抗肿瘤,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衰老的作用。
枸杞一身都是宝,《本草纲目》称“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
枸杞的苗叶叫天精草,有解热止咳、除烦补虚的功效,可作蔬菜食用;花叫长生草;果叫枸杞子,以果实入药,尤擅长于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且其色红味甘性平,口感较好,可以日常服用;根叫地骨皮,也是常用中药材,具有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的功效;枸杞一身均有滋补强身的功效。
食疗方
1.枸杞菊花茶
做法: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疏风清热、补肝肾、益精血、清肝明目。
2.龙眼枸杞粥
做法:洗净材料,加入清水,粳米大火煮8分钟,随后加入龙眼肉、枸杞子和大枣,20分钟后煮成稀粥即可食用。
功效:补脾益肾、养血安神。
3.枸杞山药老鸭汤
做法:鸭肉清洗干净控水,剁大小合适的块,冷水入锅,加入花椒、料酒大火煮开,撇去浮沬后捞出,再冲洗干净。在砂锅中放入水、葱段、姜片和焯水的鸭肉,大火煮开转中小火煲60分钟,在40分钟时放入铁棍山药,关火前5分钟,加入盐调味,撒入枸杞即可。
功效:驱寒补气、滋阴养胃。
枸杞好处多多,但要注意的是,它不宜与绿茶搭配,因为绿茶里的鞣酸有收敛吸附作用,会吸附枸杞子中的微量元素,形成人体难以吸收的物质。
食用注意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服用枸杞,以下三类人群要注意:
1.正在感冒、发烧、有炎症或腹泻的需要慎重选择。
2.患有高血压以及过于急躁的人,日常大量摄取肉类导致面泛红光的人都不宜食用。
3.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
来源:健康嘉兴平台
信息来源: 健康促进与评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