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医派④∣ 秀水医学学术成就显著
发布日期:2024-08-21 浏览次数:中医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明、清之际,秀水医派作出了很大贡献,归纳约有九个方面。
一、温病时病论治明
明清之际时病论治有寒、温之争,但理论体系不明,秀水医派的王孟英通过切身经历,搜集温病论著,以《内经》之论为经,诸家之说为纬,编成《温热经纬》,更有《霍乱论》专议霍乱证治,使时病论治更加完善。“秀水医派”人才辈出,成绩卓然,如张千里、金子久、陈良夫、张艺成等,均从临床实践中加以运用发挥之,金子久提出“热病以津液为材料”,“留得一分津液,即有一分生机”;陈氏等重视透邪,用药轻灵,注重养阴等观点,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温病学说。更有郭右陶的《痧胀玉衡》指出了时令急症的刮、挑、药三步急疗方法,丰富和完善了中医治急性时病的内容。
金子久
二、本草兴盛有新见
元医学家吴瑞,天历间为海宁医学教授。著有《日用本草》八卷,收药540味,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引用该著作内容近百次。自《本草纲目》刊行后,临床选药均以此为蓝本,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交流的拓宽,可用药品越来越多,因此清代医家吴仪洛,历经5年之久,走南闯北,行程万里,补充了冬虫夏草、西洋参、燕窝等新药于《本草从新》,书中有“药性总义”总括择药要领、药性常规、归经依据等新的内容。黄凯钧的《药品小笼》、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等都有卓论。
《本草从新》
三、重视饮食倡尊生
经历南宋、元、明三朝的贾铭,既善养身又颐享高寿,以106岁高寿得明太祖朱元璋召见,询问颐养之法,答以“饮食为要”,并进呈所撰《饮食须知》一书,该书至今仍是饮食养生方面的重要著作。清代乾隆时黄凯钧,重视摄生,主张“顺其性,顾其理”,所著《一览延龄》指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养生必须“先寝食而后医药”。而《老老恒言》的作者曹庭栋,则特别注重日常起居,甚至对会客、寝衣等均有规定,书中引用文献达307种之多,特别所录《粥谱》100首,都是简易实用之方,此书也是最早的养老专著之一。
老老恒言五卷 清·曹庭栋著
四、世家众多学科全
医学世家众多是秀水医派的特点之一,地域背景和经济领先蕴育了世家宗族文化,如传承近千年的陈木扇女科、郭氏妇科、戈氏儿科、金氏内科等,至今在当地仍颇有影响。秀水医派堪称学科完备,无论内、外、儿、妇、骨伤、针灸、眼科、口齿等,均有医技高明之医家,有的参加戚家军抗倭如擅治金疮而封医官(陆朝、陆麟),有因愈皇帝疾而进太医院(许敬)。时代变迁,世传家学,发扬光大,或名师薪传,生生不息,充实着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古籍
五、医之圣者传越南
冯兆张,曾习举子业,研读儒家学说,为国学生,年幼体弱多病,十三岁习医,从师访道十年,行医两浙三十余年,曾六上京师,对内、外、儿、妇科学识均有造诣,尤精儿科。集三十年之经验,著成《冯氏锦囊秘录》二十卷,于康熙间多次刊刻,几经转展始传入越南,因其条理清晰,切实有效,故此书被其医家视为重要典籍,冯氏被越南人民尊为“医之圣者”。
六、研经师古创新论
对《黄帝内经》《伤寒》等典籍的研究也多有发明。如茅雨人在《感证集腋》中明确指出“大江以南有类伤寒者,名曰感证”。他认为此地热病之辨治,当“审天时之祲沴,辨地气之坚耗,析经脉之疑似,存真阴之膏液,发微揭要”,书中每以《内经》《伤寒》为经,广罗诸说,兼收并蓄。沈明宗《燥证》明确燥分温、凉之说。金子久宗《伤寒论》而不拘泥于伤寒方,师温病学说而不机械于四时温病之分,结合临床,随宜而用。凡此种种,示后学研经当师而勿泥。
《感证集腋》
七、梅毒专著称第一
海宁陈司成,家学八世精医,尤擅外科,弘治时海南、岭南“广疮”流行,其时一无专著,更无专药,陈氏经悉心研究,著《霉疮秘录》一书,以救患者。此书不单是第一部梅毒专著,也是首先炼制砷剂(生生乳)用治本病,还特别提出“不独交媾相传,禀薄之人,或入市、登圊亦可偶中”。陈司成还强调本病的遗传性实例,堪称对世界传染病学的一大贡献。
八、医著纂辑蔚巨观
嘉兴地区的医林名士,代不乏人,及明清之际,则尤众矣。据不完整统计,宋代至清末,《浙江医人考》记载的嘉兴籍医家有七百余人,占浙江医家总数近四分之一,根据《浙江历代医药著作》的收录,著作两百六十余部,涉及医论、医案、方书、本草、典注等各方面。赖于经济繁荣,文化底蕴深厚,名医、儒医、世家、流派等众多,汇而观之,医学著作极为丰富。
九、医学传承育贤才
除了传承方式的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也有相当多的特点,首先是教材新颖,利于诵读,以歌赋形式编成学习资料,清代海宁郭诚勋有《证治针经》,将内、妇科疾病的证治,以赋的形式,全书仅10万字,内容丰富、切实。清代嘉善王瀛洲著《幼科秘传》,全书仅5 万字,有一半是歌赋,将常见的儿科病用简明、易读的方法教导学者。此外还有《分经药性赋》《察舌辨证歌》《四言脉诀》等启蒙医藉,更有《笔花医镜》《医要便读》《医学指要》等普及性浅易读物。嘉兴地区世家业医者众多,伴随着家传式中医教育出现的是兼收他人作门生的带徒式,这种名医带徒的师承教育突破了“医术秘不外传”的传统限制,拓宽了医学的传播范围,培养了更多的医家,如张希白传吴炳,吴氏复传树人,树人再传陈良夫等。
《证治针经》
七千年的文明发展,一千八百年的医药传承,秀水医派自岐黄之源,蜿蜒而来,涓涓流淌,逐渐充沛,兼纳他支,愈来愈盛,汇聚成源远流长的中医大河。她是历史长烟的积淀,又是时空馈赠的瑰宝,滋养守护着杭嘉湖平原上世世代代的人们。传承是中医人的使命,是中医学的生命,更是医学流派发展的宿命。经过一代又一代秀水医家们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内涵丰富、学科多元、形式多样、系统完整的理论与经验。
供稿:委中医管理处、市中医医院
来源:健康嘉兴平台
信息来源: 健康促进与评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