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注意!桐乡某用人单位被处罚,是因为……
发布日期:2025-01-02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浏览次数:近年来,随着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治理力度的加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切实减少了职业病危害对广大劳动者的健康影响。但是,由于某些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局限性和固有特性,许多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仍难以控制。而个人防护用品作为一种辅助性的预防措施,正确使用能有效降低职业病或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关案例
近日,桐乡市卫生健康局执法人员在对辖区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防治工作检查中,发现某纺织厂生产车间喂料岗位劳动者未佩戴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经调查核实,该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内存在其他粉尘(短纤)(总尘) 、噪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且该用人单位有发放劳动者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但未指导、督促劳动者正确使用。
该单位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条第(四)项的规定,执法人员现场进行了普法教育,责令立即整改,并给予该用人单位警告的行政处罚。
相关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三十四条第二款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第七十条第(四)项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未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或者未对劳动者个人职业病防护采取指导、督促措施的。
普法课堂
在各行各业特别是涉及粉尘、噪音、辐射等危险因素的工作环境中,正确佩戴防护用品是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安全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了解防护用品种类
劳动者需要了解并熟悉自己工作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以及对应的防护用品种类。常见的防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毒面具、防护服、防噪耳塞、防护手套、安全鞋等。
二、学习正确佩戴方法
每种防护用品都有其特定的佩戴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佩戴防尘口罩时,应确保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无漏气现象;佩戴防噪耳塞时,应轻轻捏住耳塞柄部,将耳塞插入耳道深处,并适当旋转以固定;佩戴安全帽时,应调整帽带松紧度,确保帽子稳固不晃动。
三、定期检查与维护
防护用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污染或损坏,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对于破损、过期或无法提供有效防护的用品应及时更新。劳动者在使用前后也要检查防护用品的完好性,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四、遵守规章制度
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防护用品的配备标准、使用要求和违规处罚措施。劳动者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做到在作业过程中始终正确佩戴防护用品,不得随意脱卸或改变佩戴方式。
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除了外在的防护用品,劳动者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学会识别并避免潜在的危险因素。在接触有害物质时,应尽量减少皮肤直接接触;在高处作业时,应确保使用安全带等防坠落设备;在噪音环境下工作时,应减少不必要的交谈并远离噪音源。
信息来源: 市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