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健康,今天嘉兴这场发布会与你有关!
发布日期:2025-03-21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浏览次数:当前,嘉兴市擦亮“城乡融合看嘉兴”金名片,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有序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让广大城乡居民就近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今天下午,嘉兴召开城乡融合推动基层卫生普惠均衡新闻发布会,介绍嘉兴基层卫生普惠均衡的具体情况。本次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最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健康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基层卫生是守护人民健康的首道屏障。2004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实地考察嘉兴时提出“嘉兴完全有条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典范”,期间还专程赴秀洲区视察基层卫生工作。
一直以来,嘉兴始终牢记嘱托,聚焦缩小城乡资源配置、区域医疗能力、人群健康服务“三大差距”,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切实提升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三大方面
一、在缩小城乡资源配置差距方面 硬件提标: 全市新(改、扩)建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00余家。 75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708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率达100%,群众家门口的健康服务环境不断改善。 人才增量: 出台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支持文件,累计“订单式”招录2369名大学生。 实施青年人才“成长计划”,推行“导师制”带教帮扶,实施乡村医生退出机制,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涌现出李董良、姚伟斌、钟莉等一批深受老百姓欢迎的基层医生,也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老百姓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资源共享: 嘉兴早在2011年就建立卫生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和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迭代建成市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健康数据实时贯通,推动县域临检、影像、病理、心电、消毒供应等五大中心全覆盖,县域医共体内医学影像中心为基层出具报告9.51万份。 率先实现116家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互认,2021年以来累计互认433.3万项次,节约群众检查检验费用1.21亿元。 二、在缩小区域医疗能力差距方面 积极引进外部资源: 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推动市县两级公立医院全面实施“名医到嘉”工程,与长三角名医名院建立合作关系。现在,每天都有沪杭等地的知名专家跨城来到大家身边服务。 升级“5G+AR”智慧云诊疗支持系统,上级名医以“第一视角”为基层病患提供诊断服务。 有机整合内部资源: 市级层面,组建以市级医院为龙头的城市医联体4个;县级层面,建立13个县域医共体,覆盖全部镇(街道)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专家下沉坐诊、手术、带教等方式,扎扎实实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79.24%,居全省前列。 2023年,全省167家县域医共体考核,嘉兴占据了前七名中的6席,嘉善县县域医共体建设还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广泛建立专科联盟: 组建以市级医院为龙头、跨地区跨层级的13个专科联盟,带动各类专科同质化管理。比如,嘉兴坚持“中西医并重”,建成城乡一体、上下联动、纵向贯通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所有镇(街道)能够熟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所有村(社)能够熟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围绕群众所需和基层实际,培育了涵盖中医、康复等领域的58个市级基层特色专病(专科),如平湖市广陈镇卫生院皮肤科、海盐县于城镇卫生院中医喉科等基层特色专科,吸引了大量来自市外和省外的就诊患者。 三、在缩小人群健康服务差距方面 服务内容上,涵盖全生命周期: 实施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每年惠及80万人以上。 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家庭医生团队988个,常态化签约服务235万人,推动城乡健康管理服务一体化,65岁以上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分别达66.08%、74.21%、72.4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国家级试点,全市85家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服务全覆盖,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100%设置老年医学科;各县(市、区)均建立县级安宁疗护病区,50%以上镇级医疗机构提供安宁疗护服务,累计为1400位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关怀,帮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全力抓好结直肠癌筛查、二价HPV疫苗接种、深化“名医到嘉”等各类民生实事项目,惠及广大百姓,特别是结直肠癌筛查人数突破90万人,早诊率、早治率和五年生存率逐年提升,各项指标均走在全省前列。 服务方法上,体现更便捷省心: 加快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实现预约线上诊疗、智慧医疗结算、线下居家护理、药品配送到家等40多项功能。目前,全市各级医院智慧医疗应用、数字医共体均实现覆盖率100%,门诊智慧结算率达85%以上,医院实现了精准、动态管理和决策,老百姓实现了看病少排队、付费更便捷、检查少跑腿、住院更省心。 扩展5G智慧院前急救系统建设,打造“上车即入院”业务模式,通过与院内实时信息共享,实现院内急救功能前移。 还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推广家庭医生数字人“安诊儿”,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健康咨询、预约就诊、用药提醒、报告解读、智能陪诊等私人专属服务。
精彩问答
问:现在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需求度越来越高,去年嘉兴的嘉善县成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县,请问嘉善县主要从哪几个方面重点推进医养结合工作?
答:医养结合是我们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嘉善县在聚焦健康老龄化,优化老年健康服务,促进医养结合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多维布局,让医养服务更加便捷。全县80%的养老机构与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服务服务站)一体规划、毗邻建设,“医中有养、养中有医”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养老和医疗的无缝衔接。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老年人集聚场所设立了73个巡回医疗点,按需配备了15辆巡回服务车,让老年人“不出社区、不过马路”即能享受检验、检查、配药等基本医疗服务。
二是整合资源,让医养服务更加优质。通过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开设全-专科门诊、联合病房等载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实现了分级诊疗更规范,上下联动更紧密,双向转诊更高效。同时,深化名医到嘉工程,与33家知名三甲医院开展深度合作,落地23家名医工作室,120余名沪杭等地专家定期下沉,县域内天天有专家、周周有名医、月月有义诊。
三是分类施策,让医养服务更加温暖。全省率先出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失能失智老年人纳入长护险的保障范围,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长护险专区。对全县5.84万名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进行了心理健康筛查,锁定重点服务人群。建立了县级安宁疗护指导中心及实训基地,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均可提供安宁疗护居家服务,其中4家机构开设住院服务。
所以,从县、镇(街道)、村(社区)到家门口,再到家里,嘉善县医养结合工作不断深入,切实让老年朋友得到方便、实惠、优质的健康养老服务。
问:近年来,嘉兴的平湖市在强化基层专科建设以及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方面成果显著,省级绩效考核多次名列前茅。请问,平湖市都有哪些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 答:近年来,我们平湖市卫生健康局按照“卫生健康现代化”要求,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强特色、补短板、重创新”,构建人民医院为龙头,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补充的基层医疗体系,基层特色专科发展赢得老百姓的信任。2024年,平湖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人次达到了296.35万人次,其中特色专科(专病)就诊人次约为44.76万人次,占比高达15.10%。我们主要在三个方面扎实努力工作。 一是关注改善基层诊疗硬件条件。在设备上,我们累计投入超亿元,添置了一大批较好的专科设备,基本做到“专科需要啥,我们配啥”。在服务流程方面,我们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重点专科为切入口,全面实现了临床诊疗、药品、检验、影像等多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二是关注基层特色专科发展。在人才培养上,我们不断优化基层医疗人员的招引工作。同时,我们还实施了专科青年医生导师制、拜师传承和祖传世袭等“组合拳”,让专科人才茁壮成长。在品牌效应打造上,我们积极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与沪杭等地的合作。 三是关注基层医疗能力提升。我们鼓励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探索适合基层实际的诊疗技术和方法。在基层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改革中,我们将中医门诊当量值比一般门诊增加50%。在医疗服务模式方面,我们各专科团队注重医、护、技的协调发展,从病人角度出发努力构建无缝隙服务模式。 问:刚刚听了介绍,了解到平湖市基层医疗机构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创建了很多特色专科。请问,这些基层特色专科是如何打造并服务当地群众的? 答:目前,我们平湖市内各医疗单位的特色专科建设各有特色,均取得了显著成效,这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资源的整合以及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此背景下,我们新仓镇中心卫生院特色专科脱颖而出。我院作为全国首批“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念好“传、创、促”三字经,推动中医特色专科传承创新发展,中医内科和中西医结合疼痛科成功入选“嘉兴市基层特色专科”。 第一个“传”字就是传承和传播。第二个“创”字就是指创新性发展。第三个“促”字就是推动“院有中医专科,科有中医专病,人有中医专长”的发展格局成熟定型。 未来,我们将继续重点做好“一老一妇一幼”特殊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以推动中医药服务“可及、可用、可信”为目标,聚焦康复理疗、慢病管理、中医药服务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做强中医药特色专科,持续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和幸福感。 问:多年来,嘉兴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请问,作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家庭医生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答:大家好,我是来自嘉兴市南湖区新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同时也是一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团队长。作为基层签约服务团队,我们团队汇聚了全科医生、社区护士、中医师、药剂师、公共卫生医师以及医联体下沉专家等各类医学专业人才。在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的同时,我们团队也会针对居民的不同健康状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签约服务包。为了让服务更加贴心管用,我们重点聚焦三个方面: 一是提升业务本领,让服务“更专业”。目前,我已熟练掌握“小针刀”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成功治愈长三角地区数千例疼痛病例。 二是坚持送医上门,让服务“更便捷”。新嘉街道作为南湖区老龄人口较多的街道之一,经常会有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我们提供上门服务。 三是深化人文关怀,让服务“更暖心”。日常工作中我们除了提供医疗服务外,也乐于倾听了解居民的困扰,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
信息来源: 市卫生健康委